党史宣传教育

革命人物垂青史—— 一、融县早期进步思想的传播者——骆希道

来源:史志办  发布日期:2024-03-20 10:35  

骆希道(1902-1942?),又名骆存贞、骆志坚、骆英、骆浓萍、骆飘萍,男,系融安县雅瑶乡冠带村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家境富足。他1922年在桂林三中读书,与新桂系军阀头目白崇禧的侄子白为意是同班同学,节假日常到白崇禧家看书学习或玩耍,因此得以认识白崇禧。由于他学习认真,并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故颇得白崇禧的欣赏。1928年北伐胜利后,白崇禧要保送其侄儿白为意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为了有人陪伴,就把骆希道也保送去日本留学。1931年春骆希道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二十四期野炮兵科毕业回国,此时日军已侵占我东北三省。白崇禧有意让骆到国民党军队当营长,甚至许诺其可当团长。但因白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故他婉言谢绝白的厚意,而是毅然回到家乡融县,在黄金、冠带、浪保、板榄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真正予以践行。

骆希道这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1931年11月间的一个晚上,在群众的掩护下,他只好带着妻子覃恕出走广州,改名骆存真。1932年春他又从广州辗转来到上海。他在上海逗留三年多时间,经常与家乡的进步人士潘百济、覃国枢、涂海平等人保持通信联系,诉说革命形势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不断从上海寄来进步报刊书籍供他们学习。1935年春骆希道离开上海到西安,在陕西省民政厅工作。1935年9月,融县北区爆发了“八团”农民武装起义,从此他与家乡亲戚朋友都断绝了通信。据说,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离开了西安经甘肃兰州、新疆迪化出国到安南(今越南)西贡,在西贡新市小学当教师,晚上他开办华侨国语班,辅导学员阅读《如何研究哲学》、《大众哲学》、《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和《救国时报》等进步书报,从中发现和培养一批爱国华侨青年投身于祖国的抗日救国运动。从1939年到1941年间,他以“西贡市民众抗日救国委员会”的名义,先后介绍爱国华侨青年申公实等十余人回国参加抗日。据申公实同志说:“1949年10月我南下工作时,打听到骆浪萍于1942年日寇占领西贡市后,骆被通缉后到市郊农村华侨徐佩金家躲避,不久病逝,时年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