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宣传教育

革命人物垂青史—— 四、病魔缠身英年早逝的革命者——莫秉凡

来源:史志办  发布日期:2024-06-18 10:20  

莫秉凡(1916-1948),男,汉族,融安县潭头乡北山村人,出生于一个开明地主家庭,家道殷实。

1936年,他在广西师范专科学校附中(桂林高中)读书,受广西师专“反帝反法西斯同盟”负责人陶保桓等同乡同学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该同盟组织,积极从事学生运动。因带头反对该校校长贪污而无辜被开除学籍。他被迫离校后返回家乡,到和睦乡小学任教。翌年,原中共桂林县委委员路璠,从武宣转移回家乡融县隐蔽,莫便介绍路入该校同教。他们身在学校,心在抗日。他二人为了推动和睦乡的抗日救亡运动,几经努力宣传发动,组织了该校和附近村校的全体师生,多次上街下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使人们爱国抗日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后来他们找到了分散隐蔽在融县各地的中共党员莫矜等人。并在共产党人的发动、串联下,组织各地学校的师生,纷纷上街下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使整个融县掀起了爱国抗日运动的高潮。

1937年7月,莫秉凡经中共广西省工委的介绍,到延安陕北公学学校学习,是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关中分校任中队政治指导员。但不料他身染肺结核病。党组织送他到延安中央干部休养所医治。因当时医药短缺,组织安排他暂时回家医治,待身体康复再回中队工作。于是,莫秉凡告别了延安,于1941年冬回到自己的家里。

1942年秋,中共广西省工委在“七·九”事件中遭到敌人破坏,庄炎林、吴赞之、路璠、杨烈、梁林等各地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先后转移到融县隐蔽。这使他得以与地方党组织接上了关系。他虽身患疾病,仍然主动要求党组织给他分配工作任务。中共融县特别支部书记路璠安排他在特支担任“咨询”。从此,他的家变成了中共地下党人往返出入和长时留居之地。当时,凡是中共融县特支的有关重大活动,都与他商议。而他也总是以他在延安所学到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融县特支的许多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1944年9月,日本侵略军紧逼桂林和柳州,桂林八路军办事处领导的中共桂林文化支部和中共柳州日报社特别支部的大部分中共党员疏散转移到融县,莫秉凡身为融县特支“咨询”,他极力主张中共融县特支与桂、柳支部联合,以便建立抗日武装抗击入侵之日寇。尔后,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1945年1月上旬成立了中共融县联合工委(亦称中共桂北临时联合工委),并随之建立了在党领导下的“融县抗日挺进队”和“融县抗日挺秀队”。对于部队的军需给养等,莫秉凡也是积极动员了地方士绅予以解囊相助,使得部队对入侵的日军进行有力地抗击。

1945年5月融县光复后,他积极为党组织做转抄党的文件以及协助建立中共北山支部,创办北山“妇女夜学班”、发动农民反“三征”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由于长期过度劳累,他的肺结核病情日趋严重,1948年8月,莫秉凡在北山不幸病逝,时年32岁。

1950年,广西省人民政府,追认莫秉凡为革命烈士。1984年清明节,融安县人民政府将其遗骨移葬于潭头公路旁新建于新寨坳顶的革命烈士墓,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