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融安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泗顶矿区管理处、县直各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融安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8月16日
融安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融安县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攻坚决胜期,也是加快融安体育改革发展、推进健康融安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根据自治区和柳州市体育发展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融安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融安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融安县体育发展取得不错的成绩。
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格局初步形成,全县每年开展球类运动、龙舟赛、健身走(跑)等多项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连续举办“融安龙舟大赛”品牌赛事,承办了柳州市六县篮球赛,县级篮球、足球联赛,板榄镇“三月三”抢花炮传统体育活动等,为融安营造良好的群众体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体育社会组织体系逐步完善。鼓励和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和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县共建立有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0个,拥有三级以上体育社会指导员180人。积极探索将体育赛事承办权交由体育社会组织尝试,扶持其发展壮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在体育项目推广普及、体育公益、体育培训及赛事活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投入体彩公益金用于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建设全民健身设施、体育场地维修等惠民工程。12个乡(镇)、75个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使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县城建有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县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1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到常住人口总数的36%,老年健身队伍日益壮大。县属体育场馆均对社会实行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竞技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坚持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全县篮球、足球联赛,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训练班,提高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田径、跆拳道、篮球、足球分别在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体育产业逐步发展。据初步统计,我县从事体育场馆经营和体育用品经营单位达20多家,体育经营从业人员150多人。体育彩票业增长迅速,全县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2015年体育彩票销售量为795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体育对外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十二五”时期,融安共承办了龙舟大赛、柳州市六县篮球赛、柳州市县级足球赛、柳州市六县高中生篮球赛等多项较大体育赛事活动,借助赛事活动,扩大体育对外交流。鼓励支持我县龙舟队走出去参赛,积极推动我县与友好县(区)的体育交流与合作。
二、“十三五”时期融安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十二五”时期,融安县体育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体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供给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全县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城乡之间、各(镇)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较为突出。体育发展方式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度较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不足。
2.制约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统筹、社会协同、市场支持、群众参与”的体育发展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尚未构成,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尚待建立健全,依法治体的能力和水平尚需提高。
3. 体育产业基础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
体育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体育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和服务不够丰富,产业规模总体较小。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休闲业、体育培训业等处于规模小、品牌少、分布散、融合度低的状态,体育场馆服务水平不高,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落后,体育彩票销售总量偏低。体育产业管理服务机构尚未建立健全,体育产业项目库建设尚未形成,信息资源不足,体育产业行业监测工作滞后,不能适应新常态下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4. 各类体育人才短缺制约体育发展
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专业人才紧缺,服务基层的体育指导员队伍偏少,不能满足融安体育发展的需要。
(二)面临的优势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体育事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融安体育发展具有基础和资源优势,加上国家、自治区高度重视和支持体育工作,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的难得机遇。主要表现在:
1.地理环境和基础优势
融安县气候温和,自然风光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一年四季适宜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具有体育项目多、分布广、特色突出等特点,为融安县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产业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城市交通便利,各类体育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市民体育健身意识日趋增强,为今后群众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优势
融安县具有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有未充分开发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和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拥有以赛龙舟、舞龙狮、抢花炮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高的健身、娱乐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些资源为培育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徒步、登山、漂流、垂钓等山地、江河、生态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项目,推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还有田径、篮球、足球、跆拳道等竞技体育的深厚的基础,田径历年来在柳州市的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跆拳道俱乐部这几年也为我县培养了不少的优秀运动员;篮球、足球也为我县在柳州市比赛中取得不少的荣誉。
3.体育发展迎来新一轮政策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国家和自治区更加重视体育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发展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从财政、税收、土地、就业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明确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印发和实施,将进一步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扩大竞技体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中的影响和作用。《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对我国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也先后出台多项涉及体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或措施,助推体育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十三五”时期,国家和自治区层面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推动体育改革的制度红利加快释放,惠及融安体育,融安体育发展的新一轮机遇期已经开启。
三、“十三五”时期融安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重振体育雄风、加快体育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融安实际的体育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提升我县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融安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切实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推动健康融安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体育在提升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方面的功能,让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使体育的广泛参与成为各族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认识创新在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体育在制度、科技、文化、人才方面的全面创新。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法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管理模式在体育行业中涌现。创新发展方式,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先进经验,走协调、可持续的体育发展道路。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融安体育发展特色及现状,充分发挥融安县区位、资源和生态条件的优势,将现代体育精神同地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固本强基,补齐短板,优先解决制约融安体育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既重视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等硬实力的补充,又重视与人才、科技与管理技术等软实力的构建。
——坚持开放共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积极拓展体育理论、项目、赛事、人才、设备等的交流渠道,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体育在对外交往中的综合功能和独特作用,把体育发展融入融安县整体发展战略中,建设开放型体育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将体育发展同生态绿色发展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体育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优势,在体育设施建设和开展健身休闲活动中倡导节能节俭,打造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契合的集约型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服务健康融安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统筹协调政府、社会、市场各方力量,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育治理体系。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大幅增加,体育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体育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引领民众共享共建。青少年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壮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促进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规范有效的体育治理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育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场馆运行机制。妥善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参与体育管理服务。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完善。按照均等化、全覆盖、可持续的要求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数量和功能进一步提升,力争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的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8万以上,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万;全县每年举办各类特色群体赛事活动20项以上。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扩大充实。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有效保护发展。体育科学健身指导发挥重要功能。
——青少年体育工作实现更大发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养成,每人熟练掌握1-2项以上运动技能。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毽球、羽毛球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
——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彩票年销售额力争达到1000万元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精品项目,引进一批体育产业重点企业,建设独具融安山水特色、较大发展规模优势的运动休闲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办好融安龙舟大赛等县内外重大赛事,以赛事促普及、促推广、促发展。加大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体育产业管理经营人员等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来”力度。积极推动我县与友好城市、西江流域经济带城市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动发展体育事业的合作机制,大力推动发展区域性、生态资源型体育产业项目,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成果。
——依法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大力宣传体育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体育行政执法水平,把体育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建设体育法治体系,切实保障公民体育权利。
四、“十三五”时期融安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深化体育改革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政社分开、管办分离、优化服务、市场主导资源分配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厘清体育行政部门权力边界,依法依规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每年年初及时公布本年度县级体育赛事与体育活动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寻找体育赛事的合作伙伴。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监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协同监管,建立由政府主导,协会承办,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2.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加快推进全县体育类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独立法人实体,推动建立独立自主、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体育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在加强体育主管部门对协会监管的同时加大扶持力度,使各单项协会不仅能承办各级赛事,在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的同时达到为我县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目的。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
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鼓励引导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体育消费快速提升。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创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的组织和竞技体育发展,鼓励多元投入职业体育,拓宽培养渠道,完善选拔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积极推进足球改革和发展,促进足球运动普及并提高质量和水平。
(二)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1.深化多元共促的群众体育工作大格局,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完善“政府统筹、社会协同、市场支持、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全民健身“三机制”“六纳入”发展格局。指导各群众体育团体完善自身组织架构的建设及活动体系,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加快达到柳州市要求的“3+N”模式。引导基层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发展,为他们创造出能自身“造血”的氛围并构建规范有序,富有活力,能活跃县、乡(镇)两级体育活动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专栏1 全民健身“三机制”“六纳入” |
“三机制”,即建立高效的全民健身领导协调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建立全民健身工作督查问责机制。 “六纳入”,即把全民健身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规划;纳入年度工作报告;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管理。 |
专栏2 “3+N”模式 |
“3+N”模式,即建立县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若干具有本地特色的单项体育协会。 |
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推进各单项体育协会规范化建设,力争协会、俱乐部覆盖群众需求的主要体育项目。加强对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帮助社会组织进行内部人事、财务等内部机制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将办体育的职能交给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组织承担。建立对购买服务效果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探索建立以活动参与和影响人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估体系。
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重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和服务基层的覆盖面,力争每个乡(镇)和行政村(社区)配有1名专职或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体育社团组织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力量。
2.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面改善城乡体育健身设施
实施融安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和提升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县、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到2020年,完成“五个一”建设任务和2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任务,所有乡(镇)、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专栏3 “五个一”建设任务 |
县级“五个一”建设任务,指一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馆、一个田径场、一个游泳池和一个体育公园。 |
实施体育精准扶贫,加大对农村和贫困薄弱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差距,补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短板。到2020年,完成贫困村屯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农村和贫困薄弱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需求。
围绕县城区域15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县城广场、公共绿地、融江两岸、开放式小区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健身路径、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照相关标准规范配套全民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的已有居住区,要因地制宜地配建体育健身设施。加强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的安全管理与维护。
盘活体育场地设施存量资源,提升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加快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厂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保障所属单位生产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行政、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馆适应性改造工程,并参与场地运营管理。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在特定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重点加快足球场地建设。把新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县城内至少新增1个以上标准足球场地,全县中小学校创造条件建设适宜的足球场地。乡镇及社区要创造条件改造建设小型多样的场地设施。
3.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因时、因地、因需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大力推广简便、易行、健身效果好的健步走、健康跑、健身骑行三项活动;广泛开展健身舞(操)、游泳、太极拳(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积极开展群众性足球、篮球、气排球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三小球等覆盖面广的球类运动项目;积极推广群众基础好,简单易学的毽球、轮滑、跳绳等项目。深度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秀资源,推广武术、太极拳(剑)、民族健身操(舞)等民族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精心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群众基础扎实的龙舟赛事,不仅要把传统龙舟比赛打造成融安县的名片品牌,还要把小龙舟与旅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发展、做强旅游产业。
4.强化重点人群的体育参与,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精准性,针对不同群体,研制与推广适合人群特性的日常健身活动项目、体育器材和科学健身方法。加强社区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发挥全民健身在解决老龄化方面的独特作用。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加强国民体质监测服务。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建设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网络,成立融安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体质监测工作。定期公布全县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开展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
(三)提升竞技体育实力
1.改革创新竞技体育体制机制
坚持以区运会、市运会创造优异成绩为核心目标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建立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扶持推动群众体育,扩大体育爱好者的基数,从而带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形成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由单项体育协会培养,体校建立完善人才库的管理体制。形成体育人才日常由协会管理培养,体育管理部门指导,备战时抽调集中训练,赛后以奖带补的长效机制。
2.推进业余体校强基建设,扩大后备人才规模
建立以县业余体校为骨干,以单项体育协会和俱乐部为基础,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基层青少年训练单位管理建设,健全青少年训练管理信息平台,扩大青少年训练规模。积极争取支持,重点改善业余体校教练员的培养选拔。加强教练员训练业务培训,加大引进高水平教练员的力度。建立和完善教练员绩效考核等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畅通运动员输送渠道。加大对业余体校的支持力度,推动业余体校与当地优质中小学共建、联办。重点发展我县具有优势的田径项目以及新兴的跆拳道,加快篮球、足球项目的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由学校培养兴趣爱好,协会、俱乐部加强基础训练,体校强化指导建立后备人才库并向上一级体育学校输送优秀体育后备力量的体制机制。
3.全面推进足球改革,提升足球运动水平
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加强对足球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促使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协同配合,共同推进足球改革发展。
与教育部门配合,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学制高中、初中、小学三级足球竞赛体系。建立完善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创建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方式,加强与县内外足球培训机构和俱乐部的交流合作,培训我县足球教练员和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加强足球协会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足球领域,建立有利于足球发展的各级竞赛体系和环境,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中小学、五人制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赛制灵活、规则简化、难度降低、适应面广的多层级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开展。
(四)促进青少年体育开展
1.完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建设
进一步完善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以加强俱乐部建设青少年体育队伍为重点,以学校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载体,以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平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为手段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障学生的体育课课时和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把学生体质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深入开展体育进校园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推动青少年足球、篮球、田径运动的开展,提升融安青少年足球、篮球、田径运动水平;推动足球、篮球、田径、跆拳道、体育舞蹈、毽球、轮滑等在校园开展,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大力推广协会、俱乐部成立青少年体育队伍的建设,并为青少年队伍创造参加比赛的机会。
2.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推进“体教融合”进程
进一步加强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完善体教融合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广西《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运动员文化教育以教育部门为主,保证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质量。积极拓宽运动员培养渠道,义务教育阶段后备人才的培养应逐步转向以普通中小学为主体,体育部门选派体育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合办体育班或者设立特色体育项目,培养和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广泛参与体育锻炼,为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五)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1.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体育产业跨越发展
贯彻落实《融安县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办法》,建立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符合实际、可操作的体育产业引进、发展政策,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项目。积极构建体育发展筹融资平台,引进、支持优势企业进入融安体育市场;建立体育产业社会协调发展平台,协调、推进体育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生产流通。逐步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体系。
落实国家有关体育产业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创新健身消费政策。利用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补助资金和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健身消费、推广组织群众赛事。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和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
2.培育体育产业市场,支持发展“体育﹢”工程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支持发展“体育+”工程。鼓励体育产业利用互联网整合开发资源,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体育产业与健康养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影视传媒、培训、建筑、会展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创造新型业态,推动体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使体育因素在旅游景区得到充分的展现,利用旅游景点周边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体育项目布局,做到一景点一品牌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例如:“融江小龙舟体验赛”、“骑行+红茶沟森林公园”、“小龙舟+石门仙湖”等。
3.培育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增强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
进一步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举办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融安特色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品牌。继续培育发展多年的“融安龙舟大赛”名片品牌,坚持办好每一届龙舟大赛。加强赛事市场运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举办,政府购买第三方中介机构承办赛事,增强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水平。引导、支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
4.创新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机制
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各级各类体育场馆遵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体育场馆公益性服务购买机制和内容,充分发挥中央和自治区转移支付大型体育场馆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硬件条件、丰富场馆内容、实现综合效益。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参与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5.促进体育彩票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的体育产业助推效应
创新体育彩票营销模式,扩大体育彩票销售规模。加强网点布局和管理,完善网点形象和服务规范,大力培养网点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深入推进网点星级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消费者购买体育彩票的动力和持续力。实现体育彩票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
(六)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借助重大赛事、活动、论坛等载体,加强与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等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主体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和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以投资经营、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县体育产业开发和实体经营。
(七)加强体育科技建设和体育人才培养
加强基层体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重点项目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开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项目的调研工作,形成一批反映融安县体育特色和持续发展的调研成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
(八)强化体育宣传,弘扬体育文化
加强体育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适应媒体格局、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深刻变化的态势,建立健全体育宣传工作机制,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提升融安体育事业公众形象,大力宣传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为融安县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知识普及、赛事安排、新增体育项目推广等专题专栏,多方式多渠道加大体育健身宣传,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健康发展理念,倡导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公平竞争的人生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营造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的社会氛围,推动体育宣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开展体育产业服务,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文化,培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加强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视对龙舟、垂钓、棋牌、武术、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保护和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创新“体育+文化”的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文化创意、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促进融安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九)推进体育法治建设
抓好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营造在全县体育系统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创新普法形式,提高普法效率,确保普法实效。
增加体育行政执法人员,加强体育法律的学习,提高体育行政执法水平。加强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体育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和服务意识。组织开展体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监督检查,依法惩治违规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治体的能力和水平。
定期开展体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力度,组织实施《柳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依法保障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规范体育经营项目管理,特别是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管理,维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体育产业发展和税收、土地等方面优惠政策。对公共体育设施,要在立项、选址、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非经营性用地实行行政划拨。
加强体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完善组织机构,严格落实党建制度,不断丰富主题教育活动、“三会一课”活动内容和形式,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体育工作的全过程。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突出对窗口单位、赛风赛纪等重要关口的执纪监督,着力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断推进体育系统行风整治和作风转变,打造公平竞争、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体育生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体育发展大格局。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体育建设。建立体育部门与发改、规划、财政、住建、国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协商互动工作机制,系统整合体育资源,协同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确保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深入推进。
(二)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与管理
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推动体育投融资各项引导政策的落实。将全民健身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加大全民健身的财政经费投入。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措施,引导社会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完善健身消费政策。确保融安县体育事业各项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三)强化监督评估与绩效考核
各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监督检查,健全绩效评估考核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的实施进度进行专项评估,形成监督反馈机制。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