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当前所在位置:

融安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 融安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4-12-27 08:40   

2024年全年,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局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确保“十四五”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促进融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中提质、进中增效的态势,农业基本盘稳定,压舱石作用明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4截至目前,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69.2亿元,农林牧渔产值增速预计5.19%,一产增加值增速预计5%。其中农业产值预计52.46亿元,增速4.56%;牧业产值预计7.7亿元,增速6.25%;渔业产值预计1.05亿元,增速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预计2.7亿元,增速5.5%  

二、主要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一是保产量。2024年全县粮食生产任务面积27.01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77 万吨以上;截至当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7.04万亩,完成全年任务27.01万亩 的100.11%;其中:早稻10.68万亩,中稻面积6.88万亩,晚稻4.56万亩,玉米2.74万亩,红薯1.70万亩,马铃薯0.09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0.38万亩(完成全年大豆任务的100.41%)。截止目前粮食产量8.96万吨,完成全年任务8.77万吨的102.17%。其中马铃薯0.014万吨,玉米0.70万吨,大豆0.027万吨,红薯0.13万吨,早稻3.80万吨,中稻2.94万吨,晚稻1.35万吨。二是落实奖补。切实抓好粮食补贴类项目,完成2024年收籽油菜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共计发放1683.6万元。三是抓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融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面积1.2万亩,其中,新建面积0.2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总投资282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680万元,区配套资金142万元。共设3个项目片区,分别在长安镇村竹子村、太平村片区,浮石镇泉头村、东江村片区,浮石镇六寮村、谏村、桥头村片区实施。3个项目于2024419日获市农业农村局批复,2024520日完成施工招投标,2024527日签订施工合同并全面开工,目前施工进度92%,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

(二)水果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抓产量。2024年全年,全县完成水果新种面积5503.25亩,其中:金桔新种面积5483.25亩,其他水果(枇杷、黄皮果等)20亩。预计全县水果总面积28.8万亩,其中金桔种植面积22.6万亩;水果总产量34.4万吨,总产值 55亿元。二是积极保护融安金桔地理标志。完成了《2024年融安金桔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保护开发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并获得了区厅的批复。2024年共办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0多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60多家并做好登记归档工作。三是强化科研。积极开展脆蜜金桔绿色生产技术试验,目前已种植脆蜜系列、滑皮系列、油皮系列共42个变异株系(砧穗组合)720株;试验示范基地30亩,种植脆蜜金桔大杯苗1000株。四是抓好产业链延伸通过“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推进我县数字化农业的发展。组织实施《建设融安金桔品牌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项目》《2024年“桂字号”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项目》《2024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保护开发试点项目》等项目,推动产业流通体系建设。

五是强化品牌建设。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开展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组织了本县的31家农业企业到柳州三江、鱼峰区、南宁、广东广州、湛江、山东济南等地参加农展会、展销会、对接会、文化节等各种展销活动6场次,设计制作融安金桔宣传册,多途径多层次进行品牌推介宣传,健全“品牌+文化”赋能机制。

(三)蔬菜产业稳步提升一是保产量。2024年全县蔬菜产量目标任务为25.87万吨。截至目前,已完成25.87万吨(含食用菌),完成率100%二是大力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农业设施建设。在泗顶镇儒南村建成现代化农业智能温室蔬菜基地140亩,年产优质果蔬2000吨、产值超1200万元。2024年,投资4500万元在长安镇建立1150亩的设施蔬菜育苗和种植基地,种植的五彩椒正常亩产量在15000斤左右,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在浮石镇建立1100亩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种植的西红柿11月下旬定植,预计2月下旬开始成熟,亩产量在20000斤左右,实种面积60亩地年产值300万左右。

(四)桑蚕、茶叶产业基本保持稳定茶叶全年计划目标产量为66吨,截至目前,已完成66.82吨,完成率100.12%;蚕茧全年计划目标任务产量为2320吨,截至目前,完成2334吨,完成率100.06%

)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产量目标任务为0.347万吨,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产量完成0.347万吨,完成率100%

(六)畜牧水产养殖产业稳步发展。一是保产量。2024年全年畜牧任务为出栏肉猪13.8万头,出栏肉牛1.6万头,出栏山羊4.3万只,出栏家禽506.6万羽,预计完成生猪出栏14.2870万头,同比增长6.01%全县有5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正常生产,年末生猪存栏量达到7.85万头;肉牛出栏1.6447万头,同比增长5.33%;山羊出栏4.3231万头,同比增长0.88%;家禽出栏509.7184万羽,同比增长3.23%,肉类总产量完成2.21万吨,同比增速5.91%。旱鸭养殖场73个,其中肉鸭养殖场25个,存栏肉鸭15.1万羽;蛋鸭养殖场48个,存栏蛋鸭20万羽;山羊规模养殖场193个,山羊存栏3.12万头;规模肉鸡养殖场185个,存栏肉鸡37.3万羽。全年水产品目标任务产量7935吨,预计完成7987吨,同比增长3.98%,完成率100.03%二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现代设施建设。在大良镇建成大棚陆基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示范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模式,共建有22个养殖桶,预计年产值能达396万元左右,合作20年,每隔5年按村集体投入资金的6%7%8%9%给村集体分红。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发展以种鸭养殖为主的旱鸭养殖业,目前在建旱鸭养殖场有5个,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2个,可新增存栏种鸭7万羽;在建生猪养殖场2个,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新增生猪存栏1.3万头。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大良、潭头、泗顶、板榄、长安、沙子等乡(镇),全县规模化养殖户91户,参与早鸭养殖产业链农户353户,人数1765人,年人均收入11331元。

(七)糖料蔗产业平稳生产。2023/2024年榨季进厂糖料蔗17.68万吨,同比增产61.9%,完成年初进厂糖料蔗16万吨目标任务的105%,实现农业产值9194万元(按520/吨计)。全县糖料蔗种植面积4.16万亩,完成上级下达的3.4万亩任务的122.3%2024年全县糖料蔗良种推广面积1.4万亩,已完成种植面积验收、资金发放。

(八)农业机械化培训稳步提升。2024年共培训农机驾驶员20人,其中G证复训4人、K216人,已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九)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稳步实施。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水稻动态监测、水稻玉米单产提升、水稻增密增穗等项目工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优质大米品牌等工作支持粮食发展。

(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紧抓不懈。截至当前全县监测点快速检测共抽检样品3937个,阴性样品3937份,阴性率100%,涉及蔬菜、水果100多个品种。2024年累计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抽样119批次。强化农产品监督抽查,开展豇豆产品专项监督抽查。对辖区内上市的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了监督抽查,到目前为止抽检完成猪尿样、猪肉等181份,抽检农产品70批次,种子产品4批次,水产品7批次。全面开展售鱼码头、河鱼饭店、卖鱼市场等场所检查,严查违反禁渔期政策非法捕捞、非法交易、食用水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车48/次,执法人员178/次,检查活鱼交易市场15次,对涉渔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普法235/次,查处2起违法交易水生保护野生动物案。

(十一)公共植保防灾减灾和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控害深入开展。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17期,防治宣传横幅20条,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确保水稻重大病虫疫情不大面积暴发成灾,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全年完成农作物绿色防控(生物防治、食诱技术、光诱技术、生物农药防控)面积42.76万亩和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74.5万亩次;各种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5%

(十二)加快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在东起乡开展延包试点工作,已经完成2155户农户土地承包合同签订。二是持续推进政策性担保业务落地。积极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农担机构,现已推荐有融资担保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户17户,推荐融资金额687万元,推荐“桂惠贷”2户。三是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并印发了《融安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试行)》(融政规〔20241号),为全县开展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依据。截至2024125日,我县挂网交易项目6宗,已完成交易2宗,成交总金额112万元。四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新增4家柳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融安尚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柳州市嘉泓粮食加工有限公司、融安县古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安县奇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增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新增5家柳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推荐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自治区级示范社,推荐3家家庭农场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

(十三)深入推进清廉建设,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一是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牵头开展清廉乡村建设,围绕清廉乡村建设目标要求,开展“强基固本”“以治促廉”“文化养廉”三个专项行动,开展“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二是统筹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深入创建“党旗红•兴三农”党建服务品牌,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强融安县农业农村局“党旗红•兴三农”志愿服务队,聚焦服务群众,推动干部工作重心下沉。2024年,开展农业农村局“党旗红•兴三农”志愿服务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次。

(十四)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有序开展地块核查工作,已完成核查地块数101160个,完成率99.7%,部分地块图上无法找到。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8284亩,核查结果显示水稻种植面积1006.47亩。将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作为常态化工作。2024年共开展执法检查工作240次,出动执法人员182人次。农民申请建房323宗,依法审批323宗。违法建设4宗,完成整改2宗,立案查处2宗。

(十五)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行为。对融江河段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确保24小时有人接听。落实举报出勤制度,确保白天20分钟出勤,晚上30分钟内出勤。截至目前缴获渔网、地笼、虾笼400多具,现已全部集中销毁。查获12起非法电鱼案件,抓获嫌疑人26名,涉刑移交公安7起,没收电鱼机8台、电鱼枪43支(其中半成品鱼枪25支)、鱼枪配件一批、灯光诱捕设备一个,没收渔获物1400元,罚款人民币4.7万元,保障融江河道鱼群正常繁衍。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情况

聚焦责任落实。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26次专题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向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后进)村等重点对象选派215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二)聚焦政策落实一是教育保障方面,通过常规管理+专项督导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开展大家访、大劝返行动2024假期间控辍保学家访学生10000人次认真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评估安置工作及送教上门服务工作,2024年秋期送教上门25人,进入特教学校或随班就读209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318.5625万元,受助学生6392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发放1515.15万元二是医疗保障方面,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共设立村卫生室127个,配备乡村医生165名;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确诊大病患者2169人,已完成救治2169人,大病救治率为100%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人数达71575,实现应签尽签,已对5320名重点慢病人员完成第三季度随访工作,慢病随访率为100%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已有3万余人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截止9,符合参保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保,农村低保对象100%参保,符合参保资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获得参保资助,实现应保尽保;持续落实“三重保障”,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行倾斜政策,截至9月,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门诊、住院共129478人次,共报销医疗费用4677.25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享受医疗救助4065人次,救助资金279.7万元,已支付依申请医疗救助39人,救助资金22.19万元三是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开展住房巡查24;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确保动态清零2024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3,截至1023日,开工43户,开工率100%完工43户,完工率100%,总补助资金169.414718万元,已拨付资金119.9152万元,拨付率70.78%新增危房改造70户,已开工50户,竣工21四是供水保障方面,开展农村供水常态化排查和动态监测,共实施农村供水项目72个,总投资1790.36万元,9月底提前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任务,获得“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加分;积极开展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累计落实资金134万元,完成维修项目45个。五是兜底保障方面,农村低收入人口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建立防漏保”“防错保动态监测机制,目前全县纳入兜底保障范围脱贫人口11570,实现应兜尽兜六是产业帮扶方面,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项目保障力度2024年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分别到位10231万元、10863万元,用于产业项目分别为6887.49万元、5654.11万元,占比分别为67.32%52.05%,均完成2024年目标任务;产业发展项目储备资金30810.99万元,占总库存的52.71%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784.35万元,惠及脱贫户(含监测对象)16080全县产业帮扶覆盖率达99.92%全县62个脱贫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带动覆盖脱贫户达30%以上加大富农产业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贴息贷款支农力度,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35816231次,发放金额73743万元;组织开展产业大培训143期,培训脱贫群众3128人(次)七是就业帮扶方面,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已完成 9502人申报工作,已发放5792人,发放资金233.2496万元;县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已完成 5328人申报工作,已发放4033人,发放资金552.47万元;2024年雨露计划春季学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发放 2070人,296.07万元,雨露计划秋季学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发放26人,3.75万元;雨露计划短期技能以奖代补,发放302人,24.16万元。符合申请带动就业奖补条件的就业帮扶车间53家,已申请带动就业奖补的就业帮扶车间共39家,涉及补助574人,奖补资金114.8万元,已发放74.6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3个,总投资1131.6881万元,已拨付资金741.8488万元,带动务工人数200人,其中脱贫户81人。

(三)聚焦工作落实一是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2024年,新纳入监测户171605人,消除风险214664人;全县监测对象共有19736052人,其中未消除风险6571878二是持续推进稳岗就业,全县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业务工总人数34120人,完成目标任务33393人的102.18%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人数4584人,完成任务数4530人的101.2%;就业帮扶车间58家,完成任务数57家的101.75%,吸纳脱贫劳动力1033人,完成任务数992人的104.13%共举办招聘会11场,组织进场企业416家,提供22220个工作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750有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已举办职业技能培训53期,培训1709完成任务数1700人的100.53%,其中脱贫劳动力1084人。三推进帮扶产业项目发展,严格落实帮扶产业“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要求,先后印发《融安县扶贫资金帮扶资金产业项目帮扶专项行动方案》《融安县扶贫(衔接)资金项目资产专项排查工作方案》《融安县扶贫(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处置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全县经营性产业类项目。2013-2024年以来全县203个扶贫资金帮扶产业项目,通过月月上报,月月跟进产业项目的发展情况,全县由37个红级项目已销号转码为4个红级项目。22个黄级项目销号转码为4个黄级项目。是强化易安后续扶持,多渠道助推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32167065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在融康社区成立助残就业爱心车间,解决残疾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引进8家手工作坊或生产车间,解决低收入就业难群众280余人就业问题,实现人均增收1800多元继续用好“九个中心”和“农事城办”一站式服务中心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4000余人次加强住房保障,全县已有30余户县城安置点搬迁户申请公共租赁住房,5户已经通过审核并入住。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到位32110万元,比202331396万元增加714万元,增长2.27%2024年项目库纳入年度实施计划339个,截至20241023日,已开工339个,开工率100%,已完工项目220个,完工率64.9%强化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目资产4190个,已全部确权登记对全县3660个扶贫项目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资产进行排查其中,公益性资产共计3457个,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绿级资产为3436个,黄级资产为18个,红级资产为0个;经营性资产共计203个,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绿级资产为194个,黄级资产为4个,红级资产为4个。是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完成,以问题简述为口径,对照并认领问题31个,制定整改措施90,已全部完成整改

(四)聚焦粤桂协作加强人才互派互访已向遂溪县选派挂职干部2专业技术人152024融安县获得广东帮扶广西财政协作资金4652万元到位粤桂资金3955万元,建设10个项目,截至1023,已开工项目10个,完工项目5个,资金累计拨付3513.529536万元,支出进度为75.53%2024年,新落地或有新到位投资额企业数10家,到位总投资额5.01亿吸纳181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整合资源扩大就业累计帮助融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33其中脱贫人口6832组织前往广州、湛江等地开展融安金桔等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累计完成消费帮扶8630万元。遂溪县在京东设立“中国特产·遂溪优品馆”,与融安县共享线上电商平台、线下资源互补,目前融安县4家企业完成签约,共27个产品上架销售2024年,累计5融安金桔产品“圳品”评价认证

(五)聚焦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实施村庄规划编制任务57个。积极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模式,完成783户改厕工作、2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6个农村垃圾治理项目。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2024年新增完成1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3年的20.4%提升至29.9%,完成柳州市下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任务。累计完成3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治理率27.7%。

(六)聚焦乡村治理。有序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举办融安烧炙”“小洲头菜等传统技艺的传承培训活动;不断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潜力,打造“融安村节”等文化品牌新IP,组织开展“广西三月三 桔乡唱欢歌”、明星艺术家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公益巡演走进广西龙超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累计40余场,受惠群众达10万余人。稳步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聚焦关爱“一老一小一残”等特殊群体,深化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2场次,受益群众3.95万人次。开展“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大良镇获评自治区基层党建“示范乡镇”。通过“融议心安”议事协商机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苗头问题700多个,对点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3100余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运用“五个一”工作法,在村屯网格开展“微调处”,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321”工作机制落实。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78件,调处1078件,调结1041件,调结率96.57%。常态化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开展整治五霸专项行动,扫黑除恶宣传全覆盖

工作亮点

(一)聚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农带农富农效果显著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构建3+N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融安金桔、香杉、青蒿等融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目前,金桔种植面积累计约22.1万亩,总产量达25万吨,产值33.9亿元,2024融安金桔品牌价值高达59.21亿元,全产业链价值预计将达65亿元,带动超10万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脱贫人口4万余名,人均单项收入超过1.5万元2024年,融安金桔入选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综合排名第64名,成为广西今年提升幅度(上升15名)最大的区域品牌,连续四年入选“我最喜欢的中国品牌”;登上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封面融安金桔地理标志被国家确定为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构建金桔电商服务体系,打造增收致富金果项目入围全球减贫案例。作为“中国香杉木生态板之都”,融安全县有木材加工企业23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53家,年产香杉实木生态板200m³以上,产值达85亿元,解决就业1.5万人。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蒿全产业链规模化深加工基地,青蒿素年产量全国第一,采用“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青蒿产业,2024年带动周边市县种植青蒿达10000亩,惠及4000多农户,收购青蒿1400吨,付给农户青蒿收购款1120万元。

(二)创新村级议事模式,全面提升自治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打造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品牌,累计建成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123个,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融议心安农村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模式获中央社工部肯定,并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新华视点、《中国社区报》《学习强国》、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等国家级媒体引用、推送。

(三)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促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以零工市场建设为抓手,贴合脱贫群众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系列具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就业增收帮扶措施,促进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制定《2024年融安县就业难低收入脱贫户(监测户)灵活就业奖补及相关企业带动就业奖补工作方案》,通过积极引进手工活企业和联系外地手工活企业在乡镇、村社区派单等方式共实现带动从事手工及其他零工的灵活就业2600多人,共申请获得奖补978人,发放奖补资金92.66万元。新建零工驿站23家,服务易地搬迁小区脱贫户为重点,同时服务其他脱贫户、农村劳动力就业,设立老王送工零工驿站,既解决了企业“找人难”的问题,为群众解决了“找工难”的问题,目前已累计送工12000多人次,老王送工模式获自治区级媒体《广西人社》刊登推广

(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地埋式农村垃圾直收直运系统建设,切实减少垃圾收集和转运成本,以更低资金、更好效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资金1150万元,累计在32个行政村建成地埋式垃圾桶91个。推广运用两微智能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系统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解决传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运行不稳定、运行成本高等瓶颈问题。2024柳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融安召开。大良镇古兰村充分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于1016日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召开的2024年全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现场会成功入选为典型案例。

五、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破解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瓶颈的办法不多。一是金桔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抽检仍有农残超标现象,个别种植大户违规使用禁用药品,部分农资店和绿标企业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不规范。二是优果优价的问题。市场选果体系不健全,选果执行标准简单,只规定了果径和皮张光洁度,口感、糖度等全凭收果商个人判断;市场选果机规格标准没有完全统一,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收果企业没有完全按规定的规格执行,甚至个别收果企业通过提高废果率等手段导致果机坑农现象发生;未成熟果提早上市严重影响融安金桔的品质和品牌形象。三是种质资源的保护及技术培训问题。目前我县苗木生产企业乱而无序,苗木企业基本没有固定的采穗圃,穗条来源不明确,农投公司未能有效提供全县金桔产业发展所需苗木。这对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极具隐患。技术力量薄弱,新技术的研究、推广、种植技术的培训不足。部分村级集体项目果园管理不到位,存在财政资金流失风险。四是规范金桔市场销售及地标运用及保护的问题。现有的桂北金桔销售市场条件欠缺,容量不足,无法支撑金桔产业的发展;品牌溢价不足,地标运用效果不理想。包装标识及广告宣传不规范

(二)脱贫人口增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13.06%,低于本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15.24%2.18个百分点。

(三)粤桂协作收益压力大。产业类项目第一年需要实现3%的收益率比较困难,一般当年的项目资金在56月份左右开始下达,项目基本需要在9月份及之后才能完工,大一点的项目在11月份才能完工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运行也比较困难,要实现3%的收益率压力比较大。

(四)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明显。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人口低学历和老龄化严重,影响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作用发挥得不够,影响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农技人员结构老龄化,农技队伍后备力量脱节。因机构改革和参工人员编制冻结原因,全局干部职工编制235人,目前在编187人,空编52个;在岗干部中,50岁以上55人,55岁以上30人,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抽调外单位人员过多。机构改革后,我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抽调出外单位的人却越来越多,抽调在外单位人员有14人,乡村振兴工作队12人,选调生基层锻炼1人,占本单位总人数的14%,且多为年轻干部或中坚力量。业务量增加,人员却减少,造成本单位人员紧缺,不少业务站无人可用,影响懂技术、熟业务的农业人才队伍培养。

)公车使用困难。农产品检测车辆、执法车子老化问题突出,每年维修费用上万元,车子安全性能堪忧,影响工作的开展,急需更换越野型新车。农业产业验收和开展技术指导等工作需要深入全县各个村屯,交通不便需用到公车。由于公车使用紧张,时有申请不到公车情况,希望县里协调优先安排。

2025工作计划

(一)强化成果巩固。持续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保持工作力度不减、责任不减,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多措并举,抓实增收工作。通过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兜底保障三大措施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进一步聚焦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和收入下降户,建立增收台账突出抓好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收工作,确保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做好全县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加大产业以奖代补惠农政策帮扶力度,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二是聚焦“四不摘”,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开展每月常态化排查工作,和一年至少一次集中大排查工作,做到排查全覆盖,排查精准,发现风险及时纳入,风险消除及时解除。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落细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深化粤桂协作。围绕产业发展谋划2025年拟实施协作资金项目,加强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力求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深化粤桂协作,抓好“圳品”认证、“供深基地”建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立足产业就业,扶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四是持续开展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索打造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品牌,常态化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稳定“粮袋子”。坚决落实“田长制”,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土地撂荒治理力度,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强化农机作业服务,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强化“菜篮子”。在强化原养殖基地基础上,抓好新增的大良母猪综合养殖项目和潭头生猪养殖项目,持续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进一步提升大坡飞鸡、融安河边鱼等特色品牌,组织进行农业品牌申报,力争打造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

(三)做大“果盘子”。充分发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以“融安金桔”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园为目标,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开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强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管理,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建设,不断提高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实现质量保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提升融安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步提升香杉、青蒿等特色农业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保障线”。积极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惠农政策,以强有力的措施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探索开展金桔等主要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

                             

融安县农业农村局

                          20241227


×
×
年度计划

融安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融安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4-12-27 08:40 

2024年全年,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局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确保“十四五”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促进融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中提质、进中增效的态势,农业基本盘稳定,压舱石作用明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4截至目前,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69.2亿元,农林牧渔产值增速预计5.19%,一产增加值增速预计5%。其中农业产值预计52.46亿元,增速4.56%;牧业产值预计7.7亿元,增速6.25%;渔业产值预计1.05亿元,增速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预计2.7亿元,增速5.5%  

二、主要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一是保产量。2024年全县粮食生产任务面积27.01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77 万吨以上;截至当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7.04万亩,完成全年任务27.01万亩 的100.11%;其中:早稻10.68万亩,中稻面积6.88万亩,晚稻4.56万亩,玉米2.74万亩,红薯1.70万亩,马铃薯0.09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0.38万亩(完成全年大豆任务的100.41%)。截止目前粮食产量8.96万吨,完成全年任务8.77万吨的102.17%。其中马铃薯0.014万吨,玉米0.70万吨,大豆0.027万吨,红薯0.13万吨,早稻3.80万吨,中稻2.94万吨,晚稻1.35万吨。二是落实奖补。切实抓好粮食补贴类项目,完成2024年收籽油菜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共计发放1683.6万元。三是抓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融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面积1.2万亩,其中,新建面积0.2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总投资282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680万元,区配套资金142万元。共设3个项目片区,分别在长安镇村竹子村、太平村片区,浮石镇泉头村、东江村片区,浮石镇六寮村、谏村、桥头村片区实施。3个项目于2024419日获市农业农村局批复,2024520日完成施工招投标,2024527日签订施工合同并全面开工,目前施工进度92%,预计12月底全面完工。

(二)水果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抓产量。2024年全年,全县完成水果新种面积5503.25亩,其中:金桔新种面积5483.25亩,其他水果(枇杷、黄皮果等)20亩。预计全县水果总面积28.8万亩,其中金桔种植面积22.6万亩;水果总产量34.4万吨,总产值 55亿元。二是积极保护融安金桔地理标志。完成了《2024年融安金桔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保护开发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并获得了区厅的批复。2024年共办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0多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60多家并做好登记归档工作。三是强化科研。积极开展脆蜜金桔绿色生产技术试验,目前已种植脆蜜系列、滑皮系列、油皮系列共42个变异株系(砧穗组合)720株;试验示范基地30亩,种植脆蜜金桔大杯苗1000株。四是抓好产业链延伸通过“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推进我县数字化农业的发展。组织实施《建设融安金桔品牌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项目》《2024年“桂字号”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项目》《2024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保护开发试点项目》等项目,推动产业流通体系建设。

五是强化品牌建设。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开展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组织了本县的31家农业企业到柳州三江、鱼峰区、南宁、广东广州、湛江、山东济南等地参加农展会、展销会、对接会、文化节等各种展销活动6场次,设计制作融安金桔宣传册,多途径多层次进行品牌推介宣传,健全“品牌+文化”赋能机制。

(三)蔬菜产业稳步提升一是保产量。2024年全县蔬菜产量目标任务为25.87万吨。截至目前,已完成25.87万吨(含食用菌),完成率100%二是大力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农业设施建设。在泗顶镇儒南村建成现代化农业智能温室蔬菜基地140亩,年产优质果蔬2000吨、产值超1200万元。2024年,投资4500万元在长安镇建立1150亩的设施蔬菜育苗和种植基地,种植的五彩椒正常亩产量在15000斤左右,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在浮石镇建立1100亩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种植的西红柿11月下旬定植,预计2月下旬开始成熟,亩产量在20000斤左右,实种面积60亩地年产值300万左右。

(四)桑蚕、茶叶产业基本保持稳定茶叶全年计划目标产量为66吨,截至目前,已完成66.82吨,完成率100.12%;蚕茧全年计划目标任务产量为2320吨,截至目前,完成2334吨,完成率100.06%

)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产量目标任务为0.347万吨,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产量完成0.347万吨,完成率100%

(六)畜牧水产养殖产业稳步发展。一是保产量。2024年全年畜牧任务为出栏肉猪13.8万头,出栏肉牛1.6万头,出栏山羊4.3万只,出栏家禽506.6万羽,预计完成生猪出栏14.2870万头,同比增长6.01%全县有5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正常生产,年末生猪存栏量达到7.85万头;肉牛出栏1.6447万头,同比增长5.33%;山羊出栏4.3231万头,同比增长0.88%;家禽出栏509.7184万羽,同比增长3.23%,肉类总产量完成2.21万吨,同比增速5.91%。旱鸭养殖场73个,其中肉鸭养殖场25个,存栏肉鸭15.1万羽;蛋鸭养殖场48个,存栏蛋鸭20万羽;山羊规模养殖场193个,山羊存栏3.12万头;规模肉鸡养殖场185个,存栏肉鸡37.3万羽。全年水产品目标任务产量7935吨,预计完成7987吨,同比增长3.98%,完成率100.03%二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现代设施建设。在大良镇建成大棚陆基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示范基地,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模式,共建有22个养殖桶,预计年产值能达396万元左右,合作20年,每隔5年按村集体投入资金的6%7%8%9%给村集体分红。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发展以种鸭养殖为主的旱鸭养殖业,目前在建旱鸭养殖场有5个,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2个,可新增存栏种鸭7万羽;在建生猪养殖场2个,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新增生猪存栏1.3万头。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大良、潭头、泗顶、板榄、长安、沙子等乡(镇),全县规模化养殖户91户,参与早鸭养殖产业链农户353户,人数1765人,年人均收入11331元。

(七)糖料蔗产业平稳生产。2023/2024年榨季进厂糖料蔗17.68万吨,同比增产61.9%,完成年初进厂糖料蔗16万吨目标任务的105%,实现农业产值9194万元(按520/吨计)。全县糖料蔗种植面积4.16万亩,完成上级下达的3.4万亩任务的122.3%2024年全县糖料蔗良种推广面积1.4万亩,已完成种植面积验收、资金发放。

(八)农业机械化培训稳步提升。2024年共培训农机驾驶员20人,其中G证复训4人、K216人,已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九)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稳步实施。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水稻动态监测、水稻玉米单产提升、水稻增密增穗等项目工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优质大米品牌等工作支持粮食发展。

(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紧抓不懈。截至当前全县监测点快速检测共抽检样品3937个,阴性样品3937份,阴性率100%,涉及蔬菜、水果100多个品种。2024年累计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抽样119批次。强化农产品监督抽查,开展豇豆产品专项监督抽查。对辖区内上市的农产品生产主体进行了监督抽查,到目前为止抽检完成猪尿样、猪肉等181份,抽检农产品70批次,种子产品4批次,水产品7批次。全面开展售鱼码头、河鱼饭店、卖鱼市场等场所检查,严查违反禁渔期政策非法捕捞、非法交易、食用水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出动执法车48/次,执法人员178/次,检查活鱼交易市场15次,对涉渔从业人员进行宣传普法235/次,查处2起违法交易水生保护野生动物案。

(十一)公共植保防灾减灾和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控害深入开展。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17期,防治宣传横幅20条,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确保水稻重大病虫疫情不大面积暴发成灾,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全年完成农作物绿色防控(生物防治、食诱技术、光诱技术、生物农药防控)面积42.76万亩和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74.5万亩次;各种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5%

(十二)加快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在东起乡开展延包试点工作,已经完成2155户农户土地承包合同签订。二是持续推进政策性担保业务落地。积极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农担机构,现已推荐有融资担保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户17户,推荐融资金额687万元,推荐“桂惠贷”2户。三是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并印发了《融安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试行)》(融政规〔20241号),为全县开展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依据。截至2024125日,我县挂网交易项目6宗,已完成交易2宗,成交总金额112万元。四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新增4家柳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融安尚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柳州市嘉泓粮食加工有限公司、融安县古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安县奇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增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新增5家柳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推荐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自治区级示范社,推荐3家家庭农场申报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

(十三)深入推进清廉建设,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一是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牵头开展清廉乡村建设,围绕清廉乡村建设目标要求,开展“强基固本”“以治促廉”“文化养廉”三个专项行动,开展“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二是统筹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深入创建“党旗红•兴三农”党建服务品牌,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强融安县农业农村局“党旗红•兴三农”志愿服务队,聚焦服务群众,推动干部工作重心下沉。2024年,开展农业农村局“党旗红•兴三农”志愿服务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次。

(十四)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有序开展地块核查工作,已完成核查地块数101160个,完成率99.7%,部分地块图上无法找到。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8284亩,核查结果显示水稻种植面积1006.47亩。将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作为常态化工作。2024年共开展执法检查工作240次,出动执法人员182人次。农民申请建房323宗,依法审批323宗。违法建设4宗,完成整改2宗,立案查处2宗。

(十五)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行为。对融江河段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确保24小时有人接听。落实举报出勤制度,确保白天20分钟出勤,晚上30分钟内出勤。截至目前缴获渔网、地笼、虾笼400多具,现已全部集中销毁。查获12起非法电鱼案件,抓获嫌疑人26名,涉刑移交公安7起,没收电鱼机8台、电鱼枪43支(其中半成品鱼枪25支)、鱼枪配件一批、灯光诱捕设备一个,没收渔获物1400元,罚款人民币4.7万元,保障融江河道鱼群正常繁衍。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情况

聚焦责任落实。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26次专题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向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后进)村等重点对象选派215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二)聚焦政策落实一是教育保障方面,通过常规管理+专项督导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开展大家访、大劝返行动2024假期间控辍保学家访学生10000人次认真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评估安置工作及送教上门服务工作,2024年秋期送教上门25人,进入特教学校或随班就读209严格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318.5625万元,受助学生6392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发放1515.15万元二是医疗保障方面,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共设立村卫生室127个,配备乡村医生165名;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确诊大病患者2169人,已完成救治2169人,大病救治率为100%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人数达71575,实现应签尽签,已对5320名重点慢病人员完成第三季度随访工作,慢病随访率为100%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已有3万余人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截止9,符合参保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保,农村低保对象100%参保,符合参保资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获得参保资助,实现应保尽保;持续落实“三重保障”,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行倾斜政策,截至9月,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门诊、住院共129478人次,共报销医疗费用4677.25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享受医疗救助4065人次,救助资金279.7万元,已支付依申请医疗救助39人,救助资金22.19万元三是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常态化监测,开展住房巡查24;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确保动态清零2024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3,截至1023日,开工43户,开工率100%完工43户,完工率100%,总补助资金169.414718万元,已拨付资金119.9152万元,拨付率70.78%新增危房改造70户,已开工50户,竣工21四是供水保障方面,开展农村供水常态化排查和动态监测,共实施农村供水项目72个,总投资1790.36万元,9月底提前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任务,获得“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加分;积极开展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累计落实资金134万元,完成维修项目45个。五是兜底保障方面,农村低收入人口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建立防漏保”“防错保动态监测机制,目前全县纳入兜底保障范围脱贫人口11570,实现应兜尽兜六是产业帮扶方面,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项目保障力度2024年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分别到位10231万元、10863万元,用于产业项目分别为6887.49万元、5654.11万元,占比分别为67.32%52.05%,均完成2024年目标任务;产业发展项目储备资金30810.99万元,占总库存的52.71%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784.35万元,惠及脱贫户(含监测对象)16080全县产业帮扶覆盖率达99.92%全县62个脱贫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带动覆盖脱贫户达30%以上加大富农产业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贴息贷款支农力度,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35816231次,发放金额73743万元;组织开展产业大培训143期,培训脱贫群众3128人(次)七是就业帮扶方面,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已完成 9502人申报工作,已发放5792人,发放资金233.2496万元;县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已完成 5328人申报工作,已发放4033人,发放资金552.47万元;2024年雨露计划春季学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发放 2070人,296.07万元,雨露计划秋季学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发放26人,3.75万元;雨露计划短期技能以奖代补,发放302人,24.16万元。符合申请带动就业奖补条件的就业帮扶车间53家,已申请带动就业奖补的就业帮扶车间共39家,涉及补助574人,奖补资金114.8万元,已发放74.6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3个,总投资1131.6881万元,已拨付资金741.8488万元,带动务工人数200人,其中脱贫户81人。

(三)聚焦工作落实一是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2024年,新纳入监测户171605人,消除风险214664人;全县监测对象共有19736052人,其中未消除风险6571878二是持续推进稳岗就业,全县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业务工总人数34120人,完成目标任务33393人的102.18%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人数4584人,完成任务数4530人的101.2%;就业帮扶车间58家,完成任务数57家的101.75%,吸纳脱贫劳动力1033人,完成任务数992人的104.13%共举办招聘会11场,组织进场企业416家,提供22220个工作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750有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已举办职业技能培训53期,培训1709完成任务数1700人的100.53%,其中脱贫劳动力1084人。三推进帮扶产业项目发展,严格落实帮扶产业“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要求,先后印发《融安县扶贫资金帮扶资金产业项目帮扶专项行动方案》《融安县扶贫(衔接)资金项目资产专项排查工作方案》《融安县扶贫(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处置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全县经营性产业类项目。2013-2024年以来全县203个扶贫资金帮扶产业项目,通过月月上报,月月跟进产业项目的发展情况,全县由37个红级项目已销号转码为4个红级项目。22个黄级项目销号转码为4个黄级项目。是强化易安后续扶持,多渠道助推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32167065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在融康社区成立助残就业爱心车间,解决残疾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引进8家手工作坊或生产车间,解决低收入就业难群众280余人就业问题,实现人均增收1800多元继续用好“九个中心”和“农事城办”一站式服务中心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4000余人次加强住房保障,全县已有30余户县城安置点搬迁户申请公共租赁住房,5户已经通过审核并入住。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到位32110万元,比202331396万元增加714万元,增长2.27%2024年项目库纳入年度实施计划339个,截至20241023日,已开工339个,开工率100%,已完工项目220个,完工率64.9%强化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目资产4190个,已全部确权登记对全县3660个扶贫项目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资产进行排查其中,公益性资产共计3457个,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绿级资产为3436个,黄级资产为18个,红级资产为0个;经营性资产共计203个,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绿级资产为194个,黄级资产为4个,红级资产为4个。是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完成,以问题简述为口径,对照并认领问题31个,制定整改措施90,已全部完成整改

(四)聚焦粤桂协作加强人才互派互访已向遂溪县选派挂职干部2专业技术人152024融安县获得广东帮扶广西财政协作资金4652万元到位粤桂资金3955万元,建设10个项目,截至1023,已开工项目10个,完工项目5个,资金累计拨付3513.529536万元,支出进度为75.53%2024年,新落地或有新到位投资额企业数10家,到位总投资额5.01亿吸纳181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整合资源扩大就业累计帮助融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33其中脱贫人口6832组织前往广州、湛江等地开展融安金桔等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累计完成消费帮扶8630万元。遂溪县在京东设立“中国特产·遂溪优品馆”,与融安县共享线上电商平台、线下资源互补,目前融安县4家企业完成签约,共27个产品上架销售2024年,累计5融安金桔产品“圳品”评价认证

(五)聚焦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实施村庄规划编制任务57个。积极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模式,完成783户改厕工作、2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6个农村垃圾治理项目。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2024年新增完成1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3年的20.4%提升至29.9%,完成柳州市下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任务。累计完成3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治理率27.7%。

(六)聚焦乡村治理。有序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举办融安烧炙”“小洲头菜等传统技艺的传承培训活动;不断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潜力,打造“融安村节”等文化品牌新IP,组织开展“广西三月三 桔乡唱欢歌”、明星艺术家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公益巡演走进广西龙超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累计40余场,受惠群众达10万余人。稳步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聚焦关爱“一老一小一残”等特殊群体,深化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2场次,受益群众3.95万人次。开展“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大良镇获评自治区基层党建“示范乡镇”。通过“融议心安”议事协商机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苗头问题700多个,对点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3100余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运用“五个一”工作法,在村屯网格开展“微调处”,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321”工作机制落实。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78件,调处1078件,调结1041件,调结率96.57%。常态化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开展整治五霸专项行动,扫黑除恶宣传全覆盖

工作亮点

(一)聚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农带农富农效果显著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构建3+N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融安金桔、香杉、青蒿等融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目前,金桔种植面积累计约22.1万亩,总产量达25万吨,产值33.9亿元,2024融安金桔品牌价值高达59.21亿元,全产业链价值预计将达65亿元,带动超10万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脱贫人口4万余名,人均单项收入超过1.5万元2024年,融安金桔入选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综合排名第64名,成为广西今年提升幅度(上升15名)最大的区域品牌,连续四年入选“我最喜欢的中国品牌”;登上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封面融安金桔地理标志被国家确定为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构建金桔电商服务体系,打造增收致富金果项目入围全球减贫案例。作为“中国香杉木生态板之都”,融安全县有木材加工企业23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53家,年产香杉实木生态板200m³以上,产值达85亿元,解决就业1.5万人。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蒿全产业链规模化深加工基地,青蒿素年产量全国第一,采用“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青蒿产业,2024年带动周边市县种植青蒿达10000亩,惠及4000多农户,收购青蒿1400吨,付给农户青蒿收购款1120万元。

(二)创新村级议事模式,全面提升自治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打造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品牌,累计建成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123个,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融议心安农村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模式获中央社工部肯定,并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新华视点、《中国社区报》《学习强国》、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等国家级媒体引用、推送。

(三)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促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以零工市场建设为抓手,贴合脱贫群众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系列具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就业增收帮扶措施,促进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制定《2024年融安县就业难低收入脱贫户(监测户)灵活就业奖补及相关企业带动就业奖补工作方案》,通过积极引进手工活企业和联系外地手工活企业在乡镇、村社区派单等方式共实现带动从事手工及其他零工的灵活就业2600多人,共申请获得奖补978人,发放奖补资金92.66万元。新建零工驿站23家,服务易地搬迁小区脱贫户为重点,同时服务其他脱贫户、农村劳动力就业,设立老王送工零工驿站,既解决了企业“找人难”的问题,为群众解决了“找工难”的问题,目前已累计送工12000多人次,老王送工模式获自治区级媒体《广西人社》刊登推广

(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地埋式农村垃圾直收直运系统建设,切实减少垃圾收集和转运成本,以更低资金、更好效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资金1150万元,累计在32个行政村建成地埋式垃圾桶91个。推广运用两微智能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系统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解决传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运行不稳定、运行成本高等瓶颈问题。2024柳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融安召开。大良镇古兰村充分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于1016日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召开的2024年全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现场会成功入选为典型案例。

五、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破解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瓶颈的办法不多。一是金桔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抽检仍有农残超标现象,个别种植大户违规使用禁用药品,部分农资店和绿标企业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不规范。二是优果优价的问题。市场选果体系不健全,选果执行标准简单,只规定了果径和皮张光洁度,口感、糖度等全凭收果商个人判断;市场选果机规格标准没有完全统一,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收果企业没有完全按规定的规格执行,甚至个别收果企业通过提高废果率等手段导致果机坑农现象发生;未成熟果提早上市严重影响融安金桔的品质和品牌形象。三是种质资源的保护及技术培训问题。目前我县苗木生产企业乱而无序,苗木企业基本没有固定的采穗圃,穗条来源不明确,农投公司未能有效提供全县金桔产业发展所需苗木。这对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极具隐患。技术力量薄弱,新技术的研究、推广、种植技术的培训不足。部分村级集体项目果园管理不到位,存在财政资金流失风险。四是规范金桔市场销售及地标运用及保护的问题。现有的桂北金桔销售市场条件欠缺,容量不足,无法支撑金桔产业的发展;品牌溢价不足,地标运用效果不理想。包装标识及广告宣传不规范

(二)脱贫人口增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13.06%,低于本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15.24%2.18个百分点。

(三)粤桂协作收益压力大。产业类项目第一年需要实现3%的收益率比较困难,一般当年的项目资金在56月份左右开始下达,项目基本需要在9月份及之后才能完工,大一点的项目在11月份才能完工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运行也比较困难,要实现3%的收益率压力比较大。

(四)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明显。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人口低学历和老龄化严重,影响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作用发挥得不够,影响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农技人员结构老龄化,农技队伍后备力量脱节。因机构改革和参工人员编制冻结原因,全局干部职工编制235人,目前在编187人,空编52个;在岗干部中,50岁以上55人,55岁以上30人,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抽调外单位人员过多。机构改革后,我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抽调出外单位的人却越来越多,抽调在外单位人员有14人,乡村振兴工作队12人,选调生基层锻炼1人,占本单位总人数的14%,且多为年轻干部或中坚力量。业务量增加,人员却减少,造成本单位人员紧缺,不少业务站无人可用,影响懂技术、熟业务的农业人才队伍培养。

)公车使用困难。农产品检测车辆、执法车子老化问题突出,每年维修费用上万元,车子安全性能堪忧,影响工作的开展,急需更换越野型新车。农业产业验收和开展技术指导等工作需要深入全县各个村屯,交通不便需用到公车。由于公车使用紧张,时有申请不到公车情况,希望县里协调优先安排。

2025工作计划

(一)强化成果巩固。持续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保持工作力度不减、责任不减,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多措并举,抓实增收工作。通过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兜底保障三大措施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进一步聚焦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和收入下降户,建立增收台账突出抓好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收工作,确保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做好全县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加大产业以奖代补惠农政策帮扶力度,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二是聚焦“四不摘”,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开展每月常态化排查工作,和一年至少一次集中大排查工作,做到排查全覆盖,排查精准,发现风险及时纳入,风险消除及时解除。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落细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深化粤桂协作。围绕产业发展谋划2025年拟实施协作资金项目,加强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力求资金使用安全、高效,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深化粤桂协作,抓好“圳品”认证、“供深基地”建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立足产业就业,扶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四是持续开展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索打造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品牌,常态化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稳定“粮袋子”。坚决落实“田长制”,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土地撂荒治理力度,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强化农机作业服务,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强化“菜篮子”。在强化原养殖基地基础上,抓好新增的大良母猪综合养殖项目和潭头生猪养殖项目,持续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进一步提升大坡飞鸡、融安河边鱼等特色品牌,组织进行农业品牌申报,力争打造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

(三)做大“果盘子”。充分发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以“融安金桔”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园为目标,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开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强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管理,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建设,不断提高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实现质量保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提升融安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步提升香杉、青蒿等特色农业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保障线”。积极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惠农政策,以强有力的措施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探索开展金桔等主要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

                             

融安县农业农村局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