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柳州融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今日是:
当前所在位置:

融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 融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发布日期: 2025-02-25 08:51   

    2024年,融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是党建引领强思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继续深化“党旗领航 监管为民”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大清廉机关建设力度,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获柳州市、融安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党旗下的市场监管先锋单位”,在全县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部署会暨重点任务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荣获融安县创建模范机关和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二是党建引领强行风。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有效开展,以严明纪律形成全面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合力。深入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将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顶格处罚一起液化气钢瓶非法充装案件,入选广西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桂在真打”行动第三批典型案件;开展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获县纪委作为亮点之一上报区纪委并获肯定。三是党建引领强内核。固本强基,通过多方争取2024年我局商调5人,公务员(选调生)招录录用10人;职级晋升和内部提拔11人,推荐3名优秀干部作为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获县委组织部批准提高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至27.06%5人获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先进个人;27人获柳州市市场监管系统先进个人;11人获县级先进个人。以业务培训为抓手,定期组织食品药品、工业产品、执法办案等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业务素养。推进基层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约44.7万元经费用于基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增强基层软硬件,提升基层履职能力水平;已有2个市场监管所获得四星所4个市场监管所获得三星所,力争年内星级所验收达标率达100%。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全年340多篇宣传市场监管特色亮点和典型做法的稿件在学习强国、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消费者报等媒体平台刊登,宣传报道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县区局中排第一。我局获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李泽书记的肯定性批示2次,区厅级以上荣誉及表彰3项,4次在全区市场监管系统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7次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获柳州市市场监管系统绩效考评优秀等次已连续8年获融安县综合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二)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质量支撑能力。围绕融安香杉、融安金桔产业,完成融安金桔商标品牌指导站的建立,并充分发挥柳州市县域首个质量服务一站式服务站点及融安县工业集中区质量服务“一站式”服务站的作用,全年平台服务企业682家次,为企业节约费用34.56万元。深入企业开展认证宣传,鼓励企业申报高端认证,推动融安县桔乡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5张“圳品”认证,实现了“圳品”认证零的突破占柳州市新增的100%;融安县古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新增6张香港“正”印认证证书。指导融安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进行香港绿色标志认证续证获证。提升计量服务能力标准建设,新增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新增数和保持总数均列柳州市各县第一。二是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持续推进融安金桔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牵头制定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融安金桔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标志着融安金桔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融安金桔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顺利搭建国内首个香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不仅标志着融安县在推动香杉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借鉴的典范。融安县以标准化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小产品成就大产业1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政务信息被列为区内经验。三是助推商标品牌提升持续开展“融安金桔”品牌价值提升工程,2024年“融安金桔”品牌价值达59.21亿元(比上一年度提升13.81亿元),连续2年强势挺进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百强榜,综合排名64名(比上一年度上升15位),成为广西今年提升幅度最大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连续4年入围“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和华东市场受欢迎区域公用品牌奖;融安县在《中国品牌十年路》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不断加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新增38家企业获批使用“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扎实推进国家级融安金桔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工作,力争到2026年,将融安县打造成中国金桔强县。积极申报“融安香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力打造“融安香杉”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推动母子品牌融合发展的商标品牌战略,2024年全县商标申请236件,注册184件,有效注册量为1666件,同比增长11.07%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不断完善全县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专利授权量63件,有效发明专利48件;新增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重点企业1家,推动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入选广西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指导8家企业完成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推动126家企业完成了专利盘活系统订阅、评价、收藏等相关工作;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工作,牵头政银企三方对接,助推融安县柳州利元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与融安县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专利质押贷70万元,实现专利质押融资“零”的突破。“融安金桔”区域品牌、“壮象”“桔乡里”企业商标品牌、融安金桔商标品牌指导站入选自治区“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分别占柳州市入选名单25%以上。“融安金桔”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五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积极开展“铁拳,桂在真打”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以次充好、侵犯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全年累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9次,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3件,已结案11件。

(三)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供经营主体经营便利地

一是优化准入准营。推广“经营主体服务码”的应用、持续降低企业开办成本,让办事群众“少跑腿”、“零元办”。继续推行以政府补贴形式免费向新设企业赠送4枚实体印章,共为457家企业免费赠送1828枚公章,减免费用11.88元;全县各类经营主体共18228户,注册资本126.12亿元;全县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共2494户,同比增长14.35%,注册资本10.55亿元。二是惠企助企服务。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全年共办理股权出质业务36 ,为19家企业融资1亿元。指导10家香杉生产企业完成申办工业生产许可证的评审,推动14家企业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筛选出首批“名特优新”个体户6户加大扶持培育。净化市场经营环境,清理“僵尸户”企业,全年112户经营主体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依职权注销个体工商户584个体户年报率89.19%,农民专业合作社90.89%企业年报率97.73%,柳州市县区排第二小个专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为企业成长培育优良土壤,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获柳州市五彩“小个专”党建品牌,我局在融安县委社会工作会议就“小个专”助企发展“加速跑”作经验交流发言。三是前移检定服务联合县检验检测中心,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免费为集贸市场经营户检定秤,解决了群众走不开,检不了,检不快等问题,共提供集中送检上门服务11次,涵盖11个集贸市场,现场服务检定秤1700余台经营户节约计量检定费用成本17万余元。召开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管理工作提醒约谈会,在县域5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推行黄红牌警告制度和计量失信退出制度,首次对一商户使用“鬼秤”给予黄牌警告,进一步构筑诚信环境。四是推行公平公正监管。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审查标准,审查未发现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情况,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按照区局双随机抽查442户任务分配,目前已完成405户检查并及时公示检查结果;牵头组织12个部门完成联合抽查任务13次,抽查经营主体54户,均已完成检查并将结果公开。

(四)加强综合监管执法,持续改善市场和消费环境

一是促进依法行政规范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规定对外公示普通程序行政处罚信息197条、行政强制措施决定115条。通过规范文书、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案件评查等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决定审核制度,有效监督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案处罚件质量。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校园食品安全、肉类产品质量、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人民群众“关键小事”、扫黑除恶和药品监管领域突出问题等深入开展“铁拳.桂在真打”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作弊秤”,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500检查电子计价秤2800余台查获作弊电子计价秤32台,立案28起;聚焦央视晚会曝光问题线索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共检查经营主体200余户责令整改12家;深入开展校园及其周边市场秩序全覆盖综合整治,共检查相关经营主体270多户,现场下架产品230余个,查封扣押涉嫌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玩具用品等共42个,立案15开展燃气具执法检查,共检查燃气具及相关的伐和调压器174家次,立案16件;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158家次,立案20件;严厉打击成品油违法行为,立案3;开展校服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开展产品质量抽检,2个批次不合格,立案1;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共检查化肥经销点100余家次,发现违法行为4件,立案4件;开展电动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查处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案件6。通过加大案件查处有效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全年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41起(其中简易程序363件,普通程序278件),结案626起,案值金额131.1万元;查办的12个案件入选柳州市及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典型案例。三是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围绕“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的倡议宣传活动,全年完成放心消费创建单位2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8家,创建消费维权服务站2家。畅通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和转办消费投诉,全年共接收消费者咨询、投诉和举报74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98万元。

(五)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强力构建高水平安全体系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督导率100%、问题整改率达100%。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共排查食品经营户5222家,发现风险问题数共1513个,排查覆盖率和整治完成率均达到100%;下达整改通知书共253份,立案170件(简易程序127件)。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县学校食堂全覆盖监督检查,立案7起,当场处罚11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份;督促94家学校食品供应商(秋季学期调整为41家)接入“桂食安系统,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94家次,当场处罚1家。加强生产环节监管,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5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3家次,食品小作坊127家次立案查处因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案件5件。加强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强化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管,检查农(集)贸市场24个次,检查肉类和活禽经营户342家次,228家农贸市场肉类经营单位、超市、食用农产品店公示“桂食安”溯源码,向消费者做出食品安全诚信消费承诺;检查食品经营单位3117家次,下达责令改正132家,当场警告处罚68家;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推行农村食品安全联络站建设,以“联络站+”为依托,统筹抓好农村地区食品综合治理,完成了12个行政村联络站建设,确保12个乡镇全覆盖该项工作在第6广西食品安全简报作为经验交流获推广。加强特殊食品和食盐监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家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107家次,立案调查16家;检查食盐批发企业1家次,食盐零售单68家次。加强餐饮环节安全监管,组织全县餐饮从业人员开展“广西餐安”APP培训,已培训1203家,培训完成率为91.55%;开展餐饮大排查专项行动,共检查482家餐饮服务单位,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2份,当场处罚48开展重点业态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行动,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994家,发现风险问题数447个,整改完成率100%,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4份,立案19件。加强农村50人聚餐指导工作,圆满完成了高考及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加强智慧监管,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目前已完成100%;推广广西食品安全追溯及智慧监管平台(桂食安平台)应用,覆盖率68.38%。加强食品抽检,完成检验1179批次,不合格42批次,核查处置率100%。开展“你点我检”重点抽查工作,靶向性完成快速检测项目28批次。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全年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360件(其中查处反餐饮浪费案件8起),结案345起,案值金额22.27万元。二是加强“两品一械”安全监管。围绕药品安全“零事故”目标,持续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发挥监管合力,继续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监管,约谈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及民营医院2次。重点针对农村地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美容美发经营单位等开展专项检查,开展跨区域集中整治行动2次,召开“两品一械”安全风险会商会议1次。全年开展假药专项打击行动,立案查处4起案件,查处假药8个品规;共检查药品零售企业134家、药品网络销售企业29家,要求整改35家;检查药品使用单位179家、疫苗接种单位15家,要求整改55家;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52家、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35家,责令整改10家;检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179家,要求整改18家;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160家,要求整改14家;已全部完成整改。“两品一械”经营使用领域立案(一般程序)33起,结案31起,获得柳州市公布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典型案例1个。不良反应监测常抓不懈,截至12月底,我县化妆品不良反应(ACR)监测报告共上报122,任务完成率122%;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共上报217例,任务完成率131.52%,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79例,占比36.4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R)监测报告共上报143例,任务完成率220%,严重的报告17例,严重报告占比为11.89%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起重机械专项整治等,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检查使用单位87家次,检查设备269台套,责令限期整改176起,已完成整改;下达安全检查指令书15份,查处2起案件;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104台套,均已办结。四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配合开展工业产品监督抽检工作,重点对天然气、细木工板等7大类工业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全年工业产品抽检共62批次,其中,生产环节监督抽检28批次,不合格4批次,正在处理中;流通环节监督抽检34批次,不合格5批次,已完成后4批次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紧缺,经费严重不足。二是履职风险高,监管人员紧缺。三是专业技术类人才还是缺乏。四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有待加强,资源保障和能力建设还有短板,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还有薄弱环节。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在强党建树形象上加力突破,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着力加强政治建设,继续深化“党旗领航 监管为民”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大清廉机关建设力度,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2.推进系统行风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锻造敢拼、敢抢、敢争的监管“铁军”。

3.积极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要求继续打造星级所,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窗口,提高市场监管人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4.持续深化宣传工作,继续讲好市场监管故事,发出市场监管强音,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的宣传报道和政务信息报送工作。

(二)在提效能优环境上加力突破,不断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1.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多部门联合抽查,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2.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做好“名特优新”推荐工作;继续加大宣传及扎实推进“守合同重信用”申报工作;发挥股权出质登记职能,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加速“僵尸个体户”退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示范点、“五彩小个专·展先锋本色”党建品牌创建申报工作。

(三)在助力特色产业上加力突破,以更高标准让产业转型升级

1.持续筹建国家级融安金桔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典范,不断完善融安金桔产业发展体系、品牌保护体系。持续打造融安金桔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使用管理,推动融安金桔品牌价值提升。推动融安香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持续推动融安香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

2.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实现融安金桔各环节标准化、规范化,为融安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助推“融安金桔”名满全国,并走出国门、向海图强,远销国外

3.加大认证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广西优质、香港优质“正”印认证、香港绿色标志认证、“圳”品认证湾区认证的宣传与培育;引导更多的融安优势特色产品参加高端产品认证,助力质量提升,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上加力突破,筑牢市场监管安全底线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落实“两个责任”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督导完成率、督导发现问题整改率达100%。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抽检,严防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及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ABCD级分级管理,加强特殊食品及食盐安全监管,持续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加大食品安全保障力度,维护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

2.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加大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力度,继续加大“两品一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上报力度。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综合运用专项整治、飞行检查等方式和手段,严厉打击“两品一械”违法行为,坚守药品安全底线。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和日常监察工作,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狠抓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开展锅炉、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努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4.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产品质量“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抓好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达到全覆盖,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和监管,落实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有效提升工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

(五)在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上加力突破,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1.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重点加强同级部门政策法制之间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权责范围,相互协同配合,特别是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重点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2.增强行政执法监管效能。深入开展铁拳·桂在真打行动,强化行刑衔接,力争在查办大案要案上有新的突破,不断推动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大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农贸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开展民生、涉企乱收费专项治理,为助企纾困和提振市场信心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整治,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探索建立商业秘密保护长效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严厉打击网络传销,坚决遏制网络传销蔓延。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走深走实,持续净化市场监管执法领域政治生态。围绕扰乱市场秩序突出问题,重点开展打击虚假广告、养老诈骗、食品药品、计量器具等领域违法行为,树立市场监管部门权威。   

3.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推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开展多形式的消费维权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依法主张自身权益、树立绿色节约消费理念。提升消费投诉举报处置工作效能,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群体性消费纠纷事件。



×
×
年度计划

融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融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5-02-25 08:51 

    2024年,融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是党建引领强思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继续深化“党旗领航 监管为民”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大清廉机关建设力度,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获柳州市、融安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党旗下的市场监管先锋单位”,在全县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部署会暨重点任务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荣获融安县创建模范机关和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二是党建引领强行风。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有效开展,以严明纪律形成全面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合力。深入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将集中整治工作纳入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顶格处罚一起液化气钢瓶非法充装案件,入选广西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桂在真打”行动第三批典型案件;开展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获县纪委作为亮点之一上报区纪委并获肯定。三是党建引领强内核。固本强基,通过多方争取2024年我局商调5人,公务员(选调生)招录录用10人;职级晋升和内部提拔11人,推荐3名优秀干部作为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获县委组织部批准提高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至27.06%5人获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先进个人;27人获柳州市市场监管系统先进个人;11人获县级先进个人。以业务培训为抓手,定期组织食品药品、工业产品、执法办案等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执法人员业务素养。推进基层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约44.7万元经费用于基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增强基层软硬件,提升基层履职能力水平;已有2个市场监管所获得四星所4个市场监管所获得三星所,力争年内星级所验收达标率达100%。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全年340多篇宣传市场监管特色亮点和典型做法的稿件在学习强国、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消费者报等媒体平台刊登,宣传报道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县区局中排第一。我局获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李泽书记的肯定性批示2次,区厅级以上荣誉及表彰3项,4次在全区市场监管系统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7次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获柳州市市场监管系统绩效考评优秀等次已连续8年获融安县综合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二)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质量支撑能力。围绕融安香杉、融安金桔产业,完成融安金桔商标品牌指导站的建立,并充分发挥柳州市县域首个质量服务一站式服务站点及融安县工业集中区质量服务“一站式”服务站的作用,全年平台服务企业682家次,为企业节约费用34.56万元。深入企业开展认证宣传,鼓励企业申报高端认证,推动融安县桔乡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5张“圳品”认证,实现了“圳品”认证零的突破占柳州市新增的100%;融安县古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新增6张香港“正”印认证证书。指导融安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进行香港绿色标志认证续证获证。提升计量服务能力标准建设,新增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新增数和保持总数均列柳州市各县第一。二是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持续推进融安金桔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牵头制定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融安金桔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标志着融安金桔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融安金桔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顺利搭建国内首个香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不仅标志着融安县在推动香杉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借鉴的典范。融安县以标准化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小产品成就大产业1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每日要情政务信息被列为区内经验。三是助推商标品牌提升持续开展“融安金桔”品牌价值提升工程,2024年“融安金桔”品牌价值达59.21亿元(比上一年度提升13.81亿元),连续2年强势挺进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百强榜,综合排名64名(比上一年度上升15位),成为广西今年提升幅度最大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连续4年入围“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和华东市场受欢迎区域公用品牌奖;融安县在《中国品牌十年路》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不断加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新增38家企业获批使用“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扎实推进国家级融安金桔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工作,力争到2026年,将融安县打造成中国金桔强县。积极申报“融安香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力打造“融安香杉”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推动母子品牌融合发展的商标品牌战略,2024年全县商标申请236件,注册184件,有效注册量为1666件,同比增长11.07%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不断完善全县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专利授权量63件,有效发明专利48件;新增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重点企业1家,推动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入选广西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指导8家企业完成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推动126家企业完成了专利盘活系统订阅、评价、收藏等相关工作;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工作,牵头政银企三方对接,助推融安县柳州利元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与融安县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专利质押贷70万元,实现专利质押融资“零”的突破。“融安金桔”区域品牌、“壮象”“桔乡里”企业商标品牌、融安金桔商标品牌指导站入选自治区“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分别占柳州市入选名单25%以上。“融安金桔”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五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积极开展“铁拳,桂在真打”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以次充好、侵犯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全年累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9次,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3件,已结案11件。

(三)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供经营主体经营便利地

一是优化准入准营。推广“经营主体服务码”的应用、持续降低企业开办成本,让办事群众“少跑腿”、“零元办”。继续推行以政府补贴形式免费向新设企业赠送4枚实体印章,共为457家企业免费赠送1828枚公章,减免费用11.88元;全县各类经营主体共18228户,注册资本126.12亿元;全县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共2494户,同比增长14.35%,注册资本10.55亿元。二是惠企助企服务。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全年共办理股权出质业务36 ,为19家企业融资1亿元。指导10家香杉生产企业完成申办工业生产许可证的评审,推动14家企业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筛选出首批“名特优新”个体户6户加大扶持培育。净化市场经营环境,清理“僵尸户”企业,全年112户经营主体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依职权注销个体工商户584个体户年报率89.19%,农民专业合作社90.89%企业年报率97.73%,柳州市县区排第二小个专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为企业成长培育优良土壤,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获柳州市五彩“小个专”党建品牌,我局在融安县委社会工作会议就“小个专”助企发展“加速跑”作经验交流发言。三是前移检定服务联合县检验检测中心,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免费为集贸市场经营户检定秤,解决了群众走不开,检不了,检不快等问题,共提供集中送检上门服务11次,涵盖11个集贸市场,现场服务检定秤1700余台经营户节约计量检定费用成本17万余元。召开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管理工作提醒约谈会,在县域5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推行黄红牌警告制度和计量失信退出制度,首次对一商户使用“鬼秤”给予黄牌警告,进一步构筑诚信环境。四是推行公平公正监管。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审查标准,审查未发现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情况,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按照区局双随机抽查442户任务分配,目前已完成405户检查并及时公示检查结果;牵头组织12个部门完成联合抽查任务13次,抽查经营主体54户,均已完成检查并将结果公开。

(四)加强综合监管执法,持续改善市场和消费环境

一是促进依法行政规范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规定对外公示普通程序行政处罚信息197条、行政强制措施决定115条。通过规范文书、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案件评查等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决定审核制度,有效监督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案处罚件质量。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校园食品安全、肉类产品质量、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人民群众“关键小事”、扫黑除恶和药品监管领域突出问题等深入开展“铁拳.桂在真打”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作弊秤”,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500检查电子计价秤2800余台查获作弊电子计价秤32台,立案28起;聚焦央视晚会曝光问题线索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共检查经营主体200余户责令整改12家;深入开展校园及其周边市场秩序全覆盖综合整治,共检查相关经营主体270多户,现场下架产品230余个,查封扣押涉嫌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玩具用品等共42个,立案15开展燃气具执法检查,共检查燃气具及相关的伐和调压器174家次,立案16件;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158家次,立案20件;严厉打击成品油违法行为,立案3;开展校服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开展产品质量抽检,2个批次不合格,立案1;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共检查化肥经销点100余家次,发现违法行为4件,立案4件;开展电动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查处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案件6。通过加大案件查处有效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全年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41起(其中简易程序363件,普通程序278件),结案626起,案值金额131.1万元;查办的12个案件入选柳州市及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典型案例。三是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围绕“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的倡议宣传活动,全年完成放心消费创建单位2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8家,创建消费维权服务站2家。畅通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和转办消费投诉,全年共接收消费者咨询、投诉和举报74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98万元。

(五)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强力构建高水平安全体系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督导率100%、问题整改率达100%。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共排查食品经营户5222家,发现风险问题数共1513个,排查覆盖率和整治完成率均达到100%;下达整改通知书共253份,立案170件(简易程序127件)。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县学校食堂全覆盖监督检查,立案7起,当场处罚11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份;督促94家学校食品供应商(秋季学期调整为41家)接入“桂食安系统,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94家次,当场处罚1家。加强生产环节监管,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5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3家次,食品小作坊127家次立案查处因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案件5件。加强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强化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管,检查农(集)贸市场24个次,检查肉类和活禽经营户342家次,228家农贸市场肉类经营单位、超市、食用农产品店公示“桂食安”溯源码,向消费者做出食品安全诚信消费承诺;检查食品经营单位3117家次,下达责令改正132家,当场警告处罚68家;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推行农村食品安全联络站建设,以“联络站+”为依托,统筹抓好农村地区食品综合治理,完成了12个行政村联络站建设,确保12个乡镇全覆盖该项工作在第6广西食品安全简报作为经验交流获推广。加强特殊食品和食盐监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家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107家次,立案调查16家;检查食盐批发企业1家次,食盐零售单68家次。加强餐饮环节安全监管,组织全县餐饮从业人员开展“广西餐安”APP培训,已培训1203家,培训完成率为91.55%;开展餐饮大排查专项行动,共检查482家餐饮服务单位,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2份,当场处罚48开展重点业态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行动,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994家,发现风险问题数447个,整改完成率100%,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4份,立案19件。加强农村50人聚餐指导工作,圆满完成了高考及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加强智慧监管,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目前已完成100%;推广广西食品安全追溯及智慧监管平台(桂食安平台)应用,覆盖率68.38%。加强食品抽检,完成检验1179批次,不合格42批次,核查处置率100%。开展“你点我检”重点抽查工作,靶向性完成快速检测项目28批次。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全年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360件(其中查处反餐饮浪费案件8起),结案345起,案值金额22.27万元。二是加强“两品一械”安全监管。围绕药品安全“零事故”目标,持续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发挥监管合力,继续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监管,约谈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及民营医院2次。重点针对农村地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美容美发经营单位等开展专项检查,开展跨区域集中整治行动2次,召开“两品一械”安全风险会商会议1次。全年开展假药专项打击行动,立案查处4起案件,查处假药8个品规;共检查药品零售企业134家、药品网络销售企业29家,要求整改35家;检查药品使用单位179家、疫苗接种单位15家,要求整改55家;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52家、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35家,责令整改10家;检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179家,要求整改18家;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160家,要求整改14家;已全部完成整改。“两品一械”经营使用领域立案(一般程序)33起,结案31起,获得柳州市公布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典型案例1个。不良反应监测常抓不懈,截至12月底,我县化妆品不良反应(ACR)监测报告共上报122,任务完成率122%;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共上报217例,任务完成率131.52%,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79例,占比36.4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R)监测报告共上报143例,任务完成率220%,严重的报告17例,严重报告占比为11.89%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起重机械专项整治等,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检查使用单位87家次,检查设备269台套,责令限期整改176起,已完成整改;下达安全检查指令书15份,查处2起案件;办理特种设备安装告知104台套,均已办结。四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配合开展工业产品监督抽检工作,重点对天然气、细木工板等7大类工业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全年工业产品抽检共62批次,其中,生产环节监督抽检28批次,不合格4批次,正在处理中;流通环节监督抽检34批次,不合格5批次,已完成后4批次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紧缺,经费严重不足。二是履职风险高,监管人员紧缺。三是专业技术类人才还是缺乏。四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有待加强,资源保障和能力建设还有短板,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等领域还有薄弱环节。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在强党建树形象上加力突破,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着力加强政治建设,继续深化“党旗领航 监管为民”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加大清廉机关建设力度,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2.推进系统行风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锻造敢拼、敢抢、敢争的监管“铁军”。

3.积极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要求继续打造星级所,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窗口,提高市场监管人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4.持续深化宣传工作,继续讲好市场监管故事,发出市场监管强音,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的宣传报道和政务信息报送工作。

(二)在提效能优环境上加力突破,不断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1.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多部门联合抽查,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2.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做好“名特优新”推荐工作;继续加大宣传及扎实推进“守合同重信用”申报工作;发挥股权出质登记职能,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加速“僵尸个体户”退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示范点、“五彩小个专·展先锋本色”党建品牌创建申报工作。

(三)在助力特色产业上加力突破,以更高标准让产业转型升级

1.持续筹建国家级融安金桔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典范,不断完善融安金桔产业发展体系、品牌保护体系。持续打造融安金桔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融安金桔地理标志使用管理,推动融安金桔品牌价值提升。推动融安香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持续推动融安香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

2.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实现融安金桔各环节标准化、规范化,为融安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助推“融安金桔”名满全国,并走出国门、向海图强,远销国外

3.加大认证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广西优质、香港优质“正”印认证、香港绿色标志认证、“圳”品认证湾区认证的宣传与培育;引导更多的融安优势特色产品参加高端产品认证,助力质量提升,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上加力突破,筑牢市场监管安全底线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落实“两个责任”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督导完成率、督导发现问题整改率达100%。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抽检,严防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及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ABCD级分级管理,加强特殊食品及食盐安全监管,持续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加大食品安全保障力度,维护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

2.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加大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力度,继续加大“两品一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上报力度。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综合运用专项整治、飞行检查等方式和手段,严厉打击“两品一械”违法行为,坚守药品安全底线。

3.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和日常监察工作,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狠抓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开展锅炉、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努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4.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产品质量“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抓好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达到全覆盖,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和监管,落实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有效提升工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

(五)在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上加力突破,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1.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重点加强同级部门政策法制之间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权责范围,相互协同配合,特别是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重点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2.增强行政执法监管效能。深入开展铁拳·桂在真打行动,强化行刑衔接,力争在查办大案要案上有新的突破,不断推动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大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农贸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开展民生、涉企乱收费专项治理,为助企纾困和提振市场信心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整治,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探索建立商业秘密保护长效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严厉打击网络传销,坚决遏制网络传销蔓延。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走深走实,持续净化市场监管执法领域政治生态。围绕扰乱市场秩序突出问题,重点开展打击虚假广告、养老诈骗、食品药品、计量器具等领域违法行为,树立市场监管部门权威。   

3.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推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开展多形式的消费维权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依法主张自身权益、树立绿色节约消费理念。提升消费投诉举报处置工作效能,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群体性消费纠纷事件。